主日讲章 - 27:活出圣洁 — 十诫:第七节

Posted by 黄约辉牧师(博士) Rev.Dr.Ng Geok Hooi | 星期三, 三月 10, 2010 | 0 comments »

活出圣洁 — 十诫:第七节

出埃及记20:14

有一个华人的家庭移民到美国,他的孩子去上幼稚园时,他美国的同学问他一个问题:「你有爸爸妈妈吗?」孩子回答:「当然有!」美国同学又问他:「那么,你有几位爸爸,几位妈妈?」华人的孩子就回答:「一位爸爸,一位妈妈!」想不到美国同学就笑他:「你们华人最可怜的,只有一位爸爸一位妈妈」,然后很骄傲的说:「我有五个爸爸,三个妈妈!」这一个孩子听了感觉到被污辱,他回家就对爸爸妈妈抗议:「为什么我的朋友有五个爸爸,三个妈妈?」然后对妈妈说:「为什么你不多嫁几位爸爸?」对爸爸说:「为什么你不要多娶几个妈妈?」

虽然这是一个笑话,但是它反映什么呢?西方国家的婚姻和家庭基础已经崩溃了。在西方社会,离婚的人比结婚的还多,意思就是越来越少人选择结婚。他们对婚姻已经失去了信心。他们选择「欢喜就好」,只要大家开心就住在一起,为什么要让婚姻来捆绑呢?没有婚姻的约束,人就自由了,他们放纵自己,让自己陷入情欲的网罗中。所以,婚前性行为,婚后婚外情,或是滥交,在西方的社会是很平常的事,这一些不当的性行为,我们称为奸淫。

奸淫抹杀了人格和尊严,奸淫涂抹了婚姻的神圣,奸淫摧毁了家庭的幸福,奸淫使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道路。

上帝为了个人、家庭和社会的安定和幸福,祂赐下了十诫。祂吩咐摩西上西乃山,亲自将十诫交给它。十诫是上帝启示的道德真理,是运用在于任何时代,任何环境,也是恒久不变的真理。十诫的目的乃是指引人类走向光明、幸福、和谐的道路,若偏离十诫,我们将失去了目标,也迷失了方向。当一个人失去了约束力时,他就会乱来,放纵情欲。这一个时代需要约束力,人性更需要约束力。

今天美国社会的道德越来越衰败,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忘记了上帝,甚至要将所有和基督教有关系的妆饰品除掉。他们禁止在官方政府学校举行祷告会,更不必说教导圣经,凡是与宗教有关的课程一律除掉。在2002年,美国基督教发生了一件大事,那就是有一个州的政府,将安置在一个法庭的十诫石碑移走。这一件事是发生在美国的阿拉巴马州。

2001731日,当时州内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Roy Moore,他将一座重达53百磅的十诫碑,立在州的法庭大厦里面。他要表明一件事:十诫是法律和道德的基础。这一个法官一致都在强调这一个信念。他每次出巡各法庭时,都会将一个十诫的木匾挂在法庭的墙壁上,所以,当地的人称他为十诫法官。因为他很看重十诫。很可惜他的举动被无神论者反对,他们告他上法庭,要搬开这十诫碑。他在法庭为十诫来辩护,他引用圣经,美国独立的宣言,还有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话,来强调十诫是法律和道德的基础。他说:「若一个人不认识上帝,将造成道德上的缺失。」可惜他输了,结果十诫石碑被挪开了,其实也不是他输,而是整个美国的社会输了,因为他们偏离了上帝,他们将失去了上帝的祝福。若从信仰的角度来看,美国还有什么前途呢?美国社会的伦理道德,是否会越来越坠落,越来越黑暗?

其实,美国人家家户户都知道十诫的故事,因为电视台每年都会重播「十诫」

这一部经典的电影。这一部电影我很小就看过了,以后也看过好多次了,它是在1956年演出(53年的老戏)。虽然人人都知道十诫的故事,但是在现实的生活里,他们却认为是不实际落伍多余的东西。当初上帝吩咐以色列人,要他们历代殷勤相传,教导儿女无论行走、坐着、躺下,都要谈论,甚至戴在头额上,击繫在手上,写在门框上,并你们的城门上(申69)。今天,十诫却被认为是落伍和不实际的教导。所以,你说从信仰上来看,西方国家还有什么前途呢?

十诫中的第七诫:「不可奸淫」,它的意思就是:不可和别人发生任何不合法的性关系。性关系只有在合法的婚姻里,去得到满足与喜悦。若是离了婚姻范围的性关系就是奸淫。

婚姻是上帝所设立的,性也是上帝所赐给礼物,为了让我们能够享受这一份礼物,所以祂亲自设立了婚姻。在婚姻里,你可以去享受这一份美好的礼物。在这一种神圣的婚姻里,我们也看见上帝对婚姻的心意。上帝的心意又是什么呢?

1.一男一女:亚当夏娃就是一男一女,婚姻的结合是一男一女。所以,这就是为什么教会不能接受同性恋的行为。同性恋就是违反上帝的心意。

2.一夫一妻:上帝的心意是一夫一妻,人的私意却是一夫多妻。在古代的社会,一夫多妻的制度很流行,特别是中国人有三妻四妾是平常的,因为他们把女人看为是生孩子的工具,她们的任务只不过是娱乐男人,这对女性来说,是何等的不公平。上帝亲自设立的婚姻是一夫一妻,这才是上帝对婚姻的心意。

3.一生一世:这也是对婚姻的忠贞,表示一生之久的承诺。婚姻本身是一个立约,一个承诺。每次在教会举行婚礼时,你才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话:「我愿意与你结合为夫妻,愿遵守上帝的命令,自今以后,无论安乐困苦,丰富贫穷,健康衰弱,我都敬爱你、保护你,直到终身。我为此真心立约。」这样的一句彼此立约的承诺,你只有在教会的婚礼上才会听见。这也表明上帝的心意,要求夫妻过一个彼此忠贞的婚姻生活。若是有婚外情也就是违反了这一个承诺。

若你愿意进入婚姻的生活,你也就要甘愿的受婚姻的限制,你也只能够在婚姻的范围里,去享受上帝所给的性关系。那么,在婚姻外面的性生活也就是奸淫。

上帝赐下这一条诫命,为了保护我们的婚姻。若违反了这一条诫命,婚姻和家庭必然破裂。

到底奸淫有什么严重的后果?奸淫带来的后果,是具有破坏性的,它的杀伤力也是何等的强大。

1.它破坏社会,打击社会秩序的核心──家庭。家庭若破裂了,自然会产生许多社会的问题。

2.它破坏人的心灵,带给人一颗破碎的心。奸淫直接带来背叛、欺骗、羞愧、痛苦。这一些都是令人失去尊严。

3.它破坏人与上帝的关系,让人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,最后还要继续在阴间地狱里,承受无止息的痛苦。

若你明白奸淫所带来的杀伤力是何等的严重,那么就不应该轻视它,更应该懂得保护自己的脚步,不致于走入这一条灭亡的道路。

如何远离这一条引向灭亡的道路呢?有几个原则是我们可以遵守的:

1.省察

好好的省察自己,看看自己的弱点是那一方面,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,那就是人性软弱的一面。若是你到书店去,就会找到这一方面的书本「如何克服人性的盲点」。有的人在钱财方面看不开,他什么都好,只是太看重钱,一讲钱就没朋友了。有的人在权力方面放不下,你若叫他下台要他的老命。有的人在感情方面很脆弱,很容易日久生情,所以就有了婚外情。

若是你在感情这一方面是脆弱的,那么你就要特别小心,不要让自己不知不觉的陷入这一个危险的陷井。有一件事大家都应该知道的,罪的吸引力是强大的。所以不要自以为了不起,轻看罪的力量。

大卫王在他的诗篇中这样祷告祈求:「上帝啊!求你监察我,知道我的心思,试炼我,知道我的意念。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,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。」(诗1392324

我们要经常的省察自己,靠主的力量来对付自己个性上的软弱,以及看见性格上的盲点,这样我们才能脱离引向进入死亡的道路。

2.逃避

若是你的处境导致你沉迷在罪中不能自拔,那么你就应该远远的离开它。不要把自己放在试探和引诱中,这是面对非常危险的一件事。

有一只苍蝇经常警告她的孩子们,远离蜘蛛网。她对他们说:那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区,你们一看见蜘蛛就要远离牠,绝对不可以靠近牠。他有一个孩子却不听话,当牠看见蜘蛛网,牠故意靠进详细的看,牠要看看到底这一个蜘蛛网有什么特别的危险?看来看去,牠觉得一点危险都没有,反而很有趣,因为蜘蛛网有一个一个洞口,可以让它飞进飞出,那应该是很好玩的游戏的地方。结果牠把妈妈的话忘记了,牠很兴奋的穿进穿入这一个蜘蛛网。当牠玩到很开心很兴奋之时,忽然间牠的翅膀被网粘住了,无论牠如何的挣扎也不能脱身。当牠看见蜘蛛渐渐走近牠时,牠后悔已经来不及了,最后在哀叫中它成为蜘蛛的晚餐。

保罗对提摩太说: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(提后222)。旧约的约瑟,在埃及时被主母引诱,主母拉着他的衣服要和他同房,然后圣经这样记载约瑟把衣裳丢在妇人手里,跑到外边去了(创3912)面对情欲的试炼时,千万不要逞英雄。有句话说:英雄难过美人关。所以要学习跑和逃,能够跑得越远就越好。

3.儆醒

彼得告诉我们:「务要谨守儆醒,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,如同吼叫的狮子,遍地游行,寻找可吞吃的人。」(彼前57)今天的时代充满着诱惑,遍地好像布满着地雷,若一不小心,就会被炸到粉身骨碎。不要以为你是处在一个安全的地带,在这一个世上,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,因为我们的仇敌魔鬼,它是不会放过我们的。它一直在找机会要来吞吃我们。

儆醒是保持头脑的清醒。你不能打瞌睡,否则敌人就有机可趁。多坚固的城墙若是兵士们打瞌睡,敌人就有机会潜入,那么这一座坚固的城墙也会失守的。

打瞌睡是相当危险。若你打瞌睡驾车,你自己说危险吗?

彼得深深体会到儆醒是一件不容易的事,因为他想到客西马尼园的那一幕,主耶稣需要门徒和他一起儆醒祷告,然而他们却太疲倦,一个一个的沉睡了。

彼得不能够和主耶稣一起儆醒,结果魔鬼把他吞吃了,他一连三次在众人的面前否认耶稣。这是彼得个人的经历,他知道每时每刻都要保持儆醒,否则就让魔鬼有机会来吞吃他。

以上这三个基本的原则,告诉我们如何远离导致走向灭亡的道路。若是我们每天都省察自己,远离情欲的事,并且过一个儆醒的生活,我相信我们必能脱离情欲的控制。当然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,是我们不能忘记的,那就是依靠圣灵的大能,过一个得胜和圣洁的生活。保罗说:「你们当顺着圣灵来行,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欲了。」

(加516)让圣灵来带领我们走在上帝的话语上,这样我们就不会失脚跌倒,

因为上帝的话是我们脚前的灯,路上的光。

1993年,美国的教会发动了一个立约运动,「真爱可等候」。这是一个有关于婚姻和性爱的运动。他们乃是提倡婚前没有性行为,婚后没有婚外情。

这一个运动包括5方面:1.对上帝的真爱─顺从上帝的命令,2.对自己的真爱─关心自己,3.对家人的真爱─尊重父母和兄弟姐妹,4.对朋友的真爱─若爱一个就不要伤害他,5.对配偶和孩子的真爱─让他们享受一个完整且永久的家庭。

到今天,这一个真爱运动还是继续的推动下去,也希望借着这个真爱运动,能够唤醒更多沉迷在情欲的人,以及不断的提醒每一个人。让我们能够珍惜自己的家庭,并且努力去经营上帝所赐给的婚姻与家庭生活。相信上帝的祝福会临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。

主日讲章 – 26 立约主日:奉献的生活 3-1-2009

Posted by 黄约辉牧师(博士) Rev.Dr.Ng Geok Hooi | 星期五, 一月 08, 2010 | 0 comments »

03-01-2010 立约主日:奉献的生活 约翰福音17:19

新年的第一个主日,我们称为立约主日,这是卫理公会的传统。在这一个主日我们要重新在主的面前更新我们与主立约。在一间大学的毕业典礼中,校长在致词时只讲了几句话:苏格拉底说:认识自己;西塞罗Cicero:控制自己;主耶稣说:奉献自己。这三位人物都是世界人类史上杰出的人物。他们所讲的话也表示他们一生的追求与贡献。这个大学校长就以这三句话来勉励毕业生。

主耶稣的生活是奉献的生活。祂奉献自己完成使命。这一个使命就是使世间人,因着祂认识天父上帝。那么奉献的生活,应该是一个怎样的生活?
主耶稣在受难之前,对天父说:「我为他们的缘故,自己分别为圣,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。」从这一句祷告中,我们来看看奉献的生活。

1.奉献的生活是关怀别人的生活
主耶稣说:「我为他们的缘故。」,「为他们」就是为著别人,关怀别人。老一辈的父母常常对孩子说:我为你们做牛做马!所以,父母都是为孩子的!因为这就是父母责任!别人为我们,我们也为别人。别人生我们,我们生别人!别人养我们,我们养别人。主耶稣所做的不是为着自己,乃是为着别人。主耶稣是为着别人而活。

祂为著你和我从天上来到世上。祂不是为自己,也不需要为着自己。若为自己祂就不需要来了。你看看宣教士离乡背井,到海外那些落后的地区宣教。这一位卢金兰传道,他的家庭在缅甸拉奈是有钱有地位的,我们曾经到缅甸他的家中,他们也是当地的望族。为什么他要去到一个落后的地区宣教呢?他有什么目的?他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藉著教育让小孩子认识上帝,並且训练他们将来在国家做影响的工作。她不是为自己,而是为著别人。这是她的生命,也就是主耶稣的生命!

奉献的生活是一种关怀别人的生活。然而,今天我们的生活又是如何?现代人的生活是非常自私的。很少为别人,都是为自己。我们从一个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,来发现现代人自私的生活。

老师问一个读医科的学生:毕业之后有什么打算呢?
学生:加入专科医院,建立自己的声誉。
老师:那么以后呢?
学生:那么每个月我可以有几十千的收入,可以过一个富裕享受的生活。
老师:以后呢?
学生:我可以提早退休安享晚年。
老师:以后呢?
学生:那时我已经老了,也快要离开世界了!
老师:以后呢?
那个学生一声不响的走开了,因为他不知道以后怎么办?他只知道今生今世,却不知道永生永世!另一方面,你看这一个学生的观念与心态,只知道为自己而活,而忽略了对人的关怀与贡献。这是许多现代人的心态与观念。

主耶稣说:我为他们的缘故。主耶稣的生命是为别人的生命。祂为世人奉献自己。

你看主耶稣用多少的时间与精神,用在病人、穷人、被压逼的人的身上?当时有一种流行的哲学,我们称为斯多亚派Stoics。这一派的哲学是,在自己的内心建立一个旷野,与别人隔离,对人间的苦难不闻不问,采取一种完全与我无关的态度。这也是今天的时代,所强调的个人主义,以自我为中心。这也是中国人的一句话:「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」的作风。

主耶稣让我们看见,奉献的生命是为别人的生命,也是一种关怀别人的生活方式。
主耶稣来了,祂自己将这一种生活的方式示范出来。祂让我们有一个看得见的模式来学习。今天,我们仍然需要模式,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,模式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!我们学写大楷,有模贴来学习。有了模式,我们比较容易跟随。主耶稣就是活生生的模式,祂已经将自己的生命展现在我们的眼前。祂就是我们学习的对象,也是我们生命的模式。

在新的一年,当我们与主立约时,让我们看见奉献的生活也就是关怀别人的生活方式。让我们学习主耶稣,在生活中展现我们奉献的生命。

2.奉献的生活是甘愿受约束的生活
主耶稣说:「我为他们的缘故,自己分别为圣。」在英文有一个字讲到奉献,就是consecration 。这一个英文字的原来意思,有「分别为圣」,「分别为圣」就是为了一个特别的原因与目的,被分别出来。比如,在学校有一些学生是绑领带的,他们就是学长。学长是做什么的?就是帮助老师维持学校的秩序。他们被选出来不是为了绑领带,不是为了出风头,也不是作威作福,乃是为了一个目的:维持秩序,帮助老师。被选出来的人有一个特别的使命,所以他们就必须甘愿受约束。什么约束?就是当规规矩矩,尽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。

主耶稣为了一个目的,来到世间,祂甘愿放弃祂的神性,甘愿成为人,受人性的约束。成为人之后,祂不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,在这边又在那边。成为人之后,祂会口渴、肚饿、疲倦。成为人之后,祂的行动有了限止,祂不能穿牆而入。这就是甘愿受约束与限止。奉献的生活也就是甘愿受约束的生活。

马来西亚只有一个运动员,是排名在世界第一的,就是壁球公主妮柯尔。2006年11月,她在爱尔兰世界女子壁球公开赛中,成功的保著她的冠军。那是她第二次赢得世界冠军。她能保持世界冠军的宝座不是简单的,乃是需要付出代价。为了要达到她的目标,她甘愿受限止与约束,放弃一切的享乐的生活。她也约束自己在球场不停的练习,不停的改善自己的弱点,不停的追求进步。她知道她的对手一直都在进步中,若她没有进步就会被对手打败。为了一个目标,她甘愿承受约束!

主耶稣要求跟随祂的人,若要过一个奉献的生活,祂要我们也为我们的目标,甘愿受约束。

卫理公会的创办人卫斯理约翰,他在牛津大学读书时,与弟弟查理卫斯理和几个朋友,组织一个小组。这一个小组的组员每天早上很早起床,读圣经、祷告、读书。他们去探访监牢的犯人,为犯人的孩子补习,他们帮助救济穷人。他们的生活与当时的大学生完全不同。他们规规矩矩的生活,他们追求圣洁的生活。他们的小组被称为圣社Holy Club。他们这一般人也被嘲笑为Methodist ,意思是循规蹈矩,按规矩生活的人。

这就是Methodist的来源。后来卫斯理约翰给Methodist这样一个定义:「卫理公会是一个遵循圣经中所规定下来的原则而生活的人。」卫斯理约翰和他的组员,将自己奉献给上帝,甘愿过一个受约束的生活。

在新的一年,当我们与主立约时,也让我们为了存在的目的,甘愿受约束。让我们学习主耶稣,在生活中,甘愿受约束来完成我们的使命。

3.奉献的生活是委身的生活
主耶稣说:「叫他们因真理成圣。」因为认识真理使一个人愿意奉献自己,为真理而活,也为真理而死!保罗就是这一种人。

保罗未信主之时名叫扫罗,他立志要消灭所有的基督徒。他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去捉拿他们,将他们关进监牢。为什么他有这样委身于犹太教的激烈行动呢?因为他认为主耶稣破坏了犹太人的律法。对他说,主耶稣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,并不是什么神的儿子。这是观念影响他的行动。这好像回教极端份子,他们委身于极端的教义,宁愿以自杀的方式与敌人同归于尽,来换取阿拉在天堂的祝福!

当保罗与主耶稣相遇,他认识了这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主,他的观念改变了,生命也改变了。他认识真理,真理将他分别为圣,他也愿意为真理而活。这就是委身,完全降服于主耶稣!

委身的生活也就是优质的生活。今天的社会,都在讲优质的生活、优质的教育、优质的管理、优质的服务。一些公司、工厂、团体都以拥有ISO-9001优质的证书为荣。现在有一些的教会也想去拿一个ISO-9001的证书。然而,有没有ISO的证书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必须真诚。

真诚是一件重要的素质,也是今日社会所缺乏。为什么有失信?因为真诚出了问题!为什么你欺我诈?因为缺少了真诚!为什么政府的考试试题会泄漏呢?因为真诚有了问题!为什么考试的分数也会被窜改呢?也是真诚出现了问题!为什么马华公会会有你争我夺的场面呢?因为真诚出了问题。

若你观察欧洲一带的古老建筑物,你会发现许多建筑物都已经破烂了。但是,罗马人所建造拱门arch,却仍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,依然完整的保存下来。

我们在土耳其的以弗所,看两千年的建築物,牆壁都没有了,但拱门还在。为什么?
据说是这样,当罗马人做好一座拱桥或拱门,在拆掉建筑棚架时,负责督工的工程师一定要站在拱门下面。为什么要站在下面呢?因为若拱门倒塌下来,第一个压死的就是这一个工程师,他要负责任。所以,他在督工的时候要战战兢兢,不可偷工减料,要用标准的材料才行。他要保证工程的品质。是第一流。

当我们奉献自己,过一个委身的生活,也让我们保证生活的素质是优质的。优质的生活在于优质的生命。你有怎样的生命,也就有怎样的生活!
在新的一年,当我们与主耶稣主约时,让我们委身给祂,过一个优质的生活,荣神益人。

结论:
2010年的第一个主日,感谢上帝让我们再一次来到祂的面前,更新我们与祂的立约。我们愿意再一次将自己的生命献给祂,让祂来使用我们。但愿在新的一年,我们继续领受主的恩典,领受主的爱与怜悯,让我们的生命活了更加有意义,更加的精采。

主日讲章 – 25 追寻圣诞的意义 25-12-2009

Posted by 黄约辉牧师(博士) Rev.Dr.Ng Geok Hooi | 星期五, 一月 08, 2010 | 0 comments »

25-12-2009 追寻圣诞的意义 弥迦书5:2-5上

在世界第二次大战期间,美国有一个风俗,那就是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个儿子在军队服役,这个家庭就会把一颗星星挂在他们家的窗前。若是这一家的儿子为国家牺牲了性命,他们就会挂上一颗「金色的星星」。

有一次,有一个 5岁的小孩与父亲在街道上行走,他对这一些屋子闪闪发亮的星星很有兴趣,他想要知道为什么有一些屋子会挂上星星。父亲解释说,因为他们有一个孩子为了保卫国家,而在战场上打仗。当这一个孩子看见一个窗口上的星星,他就大声说:「看呀!又有一个家庭将他们的孩子送给国家了!」最后,他们来到了一块空地,孩子抬起头看天空,然后他大声说:「看!天堂的窗口也挂了星星,上帝把祂的孩子也给出来了!」很有意思的一句话。

上帝的窗口确实挂着一颗星星。你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呢?因为上帝爱我们,祂将祂的独生子赐给我们。很多人将儿子给了国家,但上帝却将儿子给了我们。很多人将生命给了国家,但主耶稣却将生命给了我们。这就是圣诞节的意义。

世人都在追寻平安,人的心灵渴望平安。著名的布道家葛培理博士,一生到过许多的国家布道。有一次他到苏联,在莫斯歌的一大间大旅店,他遇到了一位很有地位与声望的苏联人。这一个苏联人的英语讲得非常流利。

在谈话中,他对葛培理说:「我一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,可以说面对许多的改变,不过我发现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。」到底这不变的东西是什么?「那就是人心!无论我们接受什么样的政府,走那条思想的路线,人的心灵总是追求平安!」这是不变的东西。

葛培理在世界不同的地方,与不同的人谈话。他发现无论到什么地方,无论对方地位身份多高,凡是人总,是在追求一样的东西,那就是心灵的平安。在美国有一间大酒店的老板对他说:「一切的享受我都享受过了,我想拥有的东西我都有了!不过最近我对所拥有的感觉到厌倦。我发现我还缺少一件:「心灵的平安!」内心空空。

有一个印度教教徒与葛培理一起吃饭时,他拍拍自己的心里说:「我这里需要平安」

平安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,不管一个人的地位的高或低,不管他拥有的东西多或少,他心灵深处最需要的乃是平安!

犹太人见面时彼此说:「沙龙Shalom!」那就是平安。中国人也很看重平安,平安就是福气呀!所以无论是那一个民族,都是渴望能够拥有心灵的平安。

人人追求平安与满足,但是在那里才能找到平安吗?我们所居住的这一个世界,我们共同拥有的这一粒地球,是否能够带给我们平安呢?美国有一个家庭因为911事件,全家决定搬到香港居住。到了香港不久,竟然发生了一场沙士的危机,全家出入都要戴口罩。闷了一段日子,他们决定在圣诞节去泰国的普吉渡假。想不到在那里遇上了世纪大海啸,差一点全家人都没命了。回到香港他们又计划去英国居住,想不到英国又发生了伦敦地铁的爆炸事件。这一家人坐下来想一想,到底下一站我们要搬去那里呢?到底那里才是安全呢?是否以后我们要搬到月亮去?天灾人祸不停的发生,请问那里才能带来平安呢?

在1963年,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约翰甘尼迪,他在联合国发表了一篇演讲。他这样说:「在每一个男人、女人、老人、孩子的头上,都有一把剑。绑住这一把剑的是一条随时都会断的线,这一把剑就是战争的武器。所以,在战争的武器还未将我们消灭之前,我们应将它消灭!」

在1963年资料显示,全世界核子武器的威力相当于3千2百亿吨的炸药。到底多重,我们也搞不清楚。 在1963年,全世界每一个人的头上,平均可分摊到一百吨的炸药。如果一百吨炸药在我们的头上爆炸,我们只剩下灰,连骨头也没有了。那是1963年,经过了40年的今天,在我们的头上不只是一百吨的炸药,应该超过一万吨的炸药。在我们头上这一把剑随时都可以掉下来的,这一条线已经绑得太紧了。我们活在一个随时都会毁灭的世界里,那我们去那里寻找平安呢?

有一个小女孩问她的妈妈:「妈妈!平安在那里?」妈妈就拍拍心胸对她说:「孩子!平安就在这里!」这里(心胸)如果没有平安,不管你到那里也不能找到平安。平安是属于心灵的!

为什么我们这里(心灵)没有平安呢?我们这一代是物质丰富的时代。我们要吃什么都有什么,有时我们面对桌上的三珍海味,也会觉得没有胃口,因为我们吃到厌了!难怪越来越多的人说:「吃粥就好!」若给我选择,我也喜欢吃粥!有一次我去吉隆坡开会,之后我们六个人去吃饭,只吃六样的菜。你知道我们一共吃了多少钱?这是有史以来我所吃最贵的一餐,总共一千两百令吉RM1,200!吃完之后我这里(心胸)没有平安,虽然不是我出钱的!我们在物质丰富中失落了!

许多人以为只要我能拥有我想要的,那我的心灵就满足了!我们常常以拥有某一些东西来代替心灵的平安。有些人以为只要我拥有足够的金钱,我的心灵就平安!有些人以为只要我拥有权力,我的心灵也就平安了。有些人以为只要拥有自己心爱的,心灵就平安了!我们要以外在的物质来代替心灵的平安。那么是否拥有了这一些东西,心灵也就平安了?

香港有一位著名的影星,他与哥哥两个人在影圈打拼,结果让他们出头了。今天他们拥有想要拥有的东西,然而,他们却对朋友这样说:「当你辛辛苦苦爬到山顶,你以为可以满足了,然而,老实的告诉你,山上什么都没有。」我们是不能在所拥有的物质生活中,得到心灵的满足。原来拥有越多,心灵也就越空虚。

我们生活在一个失落平安的时代。 「平安是生命中最大的祝福。」

若要寻找失落平安的根源,我们一定要回到圣经,因为只有圣经才能启示我们这一个问题。圣经告诉我们,人失落平安,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离开上帝,背叛上帝。

罪这一个字在希腊文是偏离了目标。当你偏离了目标,你的方向也失落了。没有目标那里还有方向?所以,罪就是人离开了上帝,失去了人生的目标。先知以赛亚说:「我们如羊走迷,各人偏行自己的路。」(以53:6)偏行自己的路就是罪的意思英国有一位出名的学者Thomas Henry Huxley,有一次他要到德国的柏林讲学,因为迟到了,所以他就匆忙的跳上一轮马车,他对车夫说:「快!快!快!」马车真的跑得很快。过了几分钟,当他稍微定下来,看看外面的景物,他就紧张起来,问这一个车夫:「你知道我要去那里吗?」车夫回答说:「不知道!不过,我知道,我们跑得非常快!」马车真的跑得很快,但是没有目标和方向又有什么用呢?到最后也不能达到他所要得到的目标。

同样的,我们也面对同样的问题,我们最大的危机就是已经上了一辆快速的火车。 这一辆火车很快的向前飞奔,但是却不知道目标在那里。我们好像一个年轻人,受严格的训练成为最佳的弓箭手。我们有最好的弓、最利的箭。但是当我们张弓搭箭时,却不知道要射去那里?因为没有箭靶,没有红心、没有方向、没有目标。这是时代最大的悲剧,生命失去了目标,生活也失去了方向。

当人偏行己路,失去目标与方向,人就在物质生活上放纵自己,追求肉体与情欲的满足。虽然我们的肉体与情欲都达到最高的享受,然而心灵却是虚空,因为我们生活在罪中。罪中的生活,如何能使心灵得到满足呢?罪使人离开上帝,也自然离开了平安的源头。

上帝就是平安的源头。你听保罗这样说:「赐平安的上帝,必与你们同在!」腓4:9下,上帝就是平安的源头,祂也愿意将祂的平安赐给我们。上帝愿意与我们分享祂的平安。在主耶稣降生之前,旧约的先知已经预言,有一位和平的君王要降生。先知以赛亚预言说:「因有一个婴孩为我们而生,祂名称为和平的君。」(以赛9:6)先知弥迦在主耶稣降生之前的700年,已经预言主耶稣的降生。祂甚至指在主耶稣降生的地点--伯利恒。世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在他出生之前,已经有人预言他的出生,以及他将在那一个国家、那一个地方出生。人类历史中,只有主耶稣这样的被预言。弥迦先知预言主耶稣要成为我们的平安。

在新约圣经,路加清楚的记载主耶稣降生在伯利恒。祂的降生应验了旧约先知的预言,祂的降生也将上帝的平安带来。天使向牧羊人报佳音时,她们这样说:「在至高之处荣耀归给上帝,在地上平安归给祂所喜悦的人。」

这一位降生在伯利恒马槽的婴孩,原来就是上帝的平安。祂来了,将我们从罪恶中拯救出来。天使对牧羊人说:「今日在大卫的城里,为你们生了救主,就是主基督。」祂来了,为我们指出一条平安的道路。耶稣说:「我就是道路」。这一条道路也就是生命的目标,人生的方向。在主耶稣里,我们找到生命与存在的意义。

祂来了,也将上帝带来,祂要将上帝带进我们的心中。耶稣就是以马内利,以马内利就是上帝与我们同在同行同住。

上帝是平安的源头。这一位平安的上帝不但将平安赐给我们,其实,祂也将自己给予了我们。借着主耶稣祂要与我们每一个人同在。

平安已经降临了,平安已经来到世上了。然而,为什么我们还是没有平安呢?为什么我们还是在失落中呢?

如果你要心灵的平安,请仰望马槽的婴孩耶稣。
如果你要从罪中得释放,请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稣。
如果你要享受上帝同在,请仰望从坟墓中复活的耶稣。

主耶稣是上帝的平安,只要你接受祂成为救主,让祂活在你的心中,这样你也能在失落平安的时代,享受心灵的平安。

圣诞节的信息就是这样简单:「上帝赐下平安给每一个人」。
上帝在天上的窗口挂上了一颗星星,你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?
上帝将主耶稣赐给世上每一个人!但愿你能领会上帝的心意!